山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Date:2013-08-22 Issuer:admin View:113 [db:来源]
晋政办发〔2012〕9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2月3日
山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全省物流业快速协调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及《山西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的战略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物流行业规模和效益快速扩大。“十一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90亿元,占GDP的8.7%,占同期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23.5%,比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的403.4亿元增加了386.6亿元,增长95.8%,年均增长14.38%;全社会货运量达12.5亿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物流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太钢、煤销集团、太铁联合物流等大型企业实施供、销环节的服务外包和流程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省物产集团、省汽运集团、美特好等传统运输、仓储、零售企业加强了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正式运营,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已经铁道部批复。山西方略保税物流中心获批设立,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境内关外型”陆港物流服务功能。城乡新型流通网络配送体系初具规模。同时,沃尔玛、华联集团、豪德集团、宅急送等大型物流企业相继入驻太原、大同、朔州、运城等中心城市。
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服务功能明显改善。近年来,全省陆续建成一批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2009年全社会物流业投资完成754.4亿元,2010年全社会物流业投资完成1156亿元,2011年全社会物流业投资完成1232亿元。大型生产型物流、生活型物流、连锁配送网络网点的经营和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太原、大同、晋中、侯马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保税、仓储、配送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物流政策环境大幅优化。2009年以来,国务院及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我省通过用地保障、财税扶持、融资支持、便利通行、价格优惠等政策,扶持、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快速转变,物流业发展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物流效率低、成本高。2010年我省物流总成本约为2062亿元,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高达2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更高出欧美发达国家16-18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每年在物流环节的费用多支出700多亿元,造成巨大的效益流失;二是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低、盈利能力低、物流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低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物流形态突出表现为“小、散、弱”,能够全方位承接大型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综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三是物流业与综合交通网络、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和保税政策功能尚未进行充分有效衔接,货物运输方式的转换不够顺畅,物流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共享性有待提升;四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实体产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不够。
“十二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持续动力,独特的区位条件、更加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运输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空间机遇、项目机遇和开放机遇。我省要全面分析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开创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以综合交通网络为基础,以物联网公共信息和保税政策功能为依托,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建设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带动服务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连通世界的,快速便捷、功能齐全、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提升相结合。在改造提升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科技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增量优化促进存量整合,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2.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加强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和项目之间的统筹协调与衔接,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项目和龙头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产业的集约发展。
3.坚持科技提升与服务创新相结合。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改变传统经营观念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和保税政策功能,推动传统物流的改造升级,加强第三方物流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加强自身服务网络建设,强化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物流企业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以建成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按照“一核、三区、多节点”的总体布局,构建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全省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8%下降到23%左右,实现由物流大省向物流强省的跨越。
三、空间布局
结合我省城镇空间格局、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遵循物流业发展规律,着力培育“一核、三区、多节点”的物流空间布局,构建重点突出、层级清楚、功能完整、特色鲜明的物流业空间分布架构。
“一核”是以太原都市圈为中心,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区。将太原都市圈打造成为产业集聚、功能齐备、资源共享的现代物流枢纽和物流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涵盖保税、仓储、加工、集运、商贸流通、信息化平台和金融服务在内的重点项目,辐射太钢、焦煤、太重等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煤化工大型工商企业及周边河北、河南、内蒙等省,带动太原高新区、开发区和榆次开发区实现快速发展,推进太原与榆次同城化。
“三区”指晋北物流功能区、晋南物流功能区、晋东南物流功能区。晋北物流功能区以大同和朔州为中心,构建煤炭物流中心和核心服务区,形成煤炭和装备制造物流中心区。晋南物流功能区以侯马为中心,建立临汾、运城与陕豫的跨区合作机制,建成我省南部面向邻近省份的桥头堡、大通道和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晋东南物流功能区以长治和晋城为中心,以建立综合物流基地和晋东南煤炭枢纽为目标,构建链接我国东部沿海大通道的物流基地。
“多节点”即以省城太原——晋中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县城为支撑,以中心集镇为网点,构建城市间、城乡间对接有序、安全快捷、高效率低成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建设综合物流枢纽,促进各种物流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发展多式联运,实现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无缝对接,提高物流设施的系统性、兼容性。围绕煤、焦、冶、机物流需求,加快铁路出海通道建设,在重要港口建立物流基地,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联通世界的多通道物流体系。
依托山西省“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要在保证公用性的同时,满足物流服务与运输服务需求。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强与新建铁路、港口、公路和机场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完善中转联运设施。改造提升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服务城乡广阔区域的多节点物流网络系统。
将路港一体化建设放到重要战略地位,做到与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与沿海地区开展陆海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岸线资源,共同建设专用码头。
(二)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旗舰级物流企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制定物流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准入标准,通过兼并重组、资产划转、增资扩股、加盟连锁和委托管理等方式,引导支持大型物流企业整合、重组存量物流资源,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型物流集团。
加快物流企业的新型化、现代化步伐。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积极开展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现代物流巨头,拓展人才、技术、管理、理念的交流合作,推进物流企业的便捷、高效和国际化,催生一批高水平现代物流企业。
鼓励生产、商贸企业自办的物流企业与原企业分离,以现有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着力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较大物流企业集团,加快采掘、制造等行业内部物流的剥离,引导生产型企业与物流企业实现多业联运,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积极转变物流发展方式。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保税政策功能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高新技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高端物流,提高行业附加值。调整物流行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关联度强、贡献率大、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物流行业。鼓励我省物流企业进入大型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参与高端物流业务的竞争。重点发展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等业务。
发展新型运输服务方式。鼓励创新运输服务方式,解决由于运输方式落后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带来的多次搬倒、多次拆装等问题。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甩挂运输、航空快递运输。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车辆,开发使用专用车辆。优化交通组织,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加快推进单元装载化,推行以托盘化为核心的单元装载方式,统一托盘标准,开发托盘共用系统。鼓励物流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提升物流装备技术水平。
倡导发展绿色物流。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物流设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组织、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路径,降低运载车辆空驶率。
(四)推动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标准化,促进物流园区管理规范化、物流企业服务品牌化、物流项目经营产业化。建立物流标准化服务平台,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准确、先进的标准化动态信息和技术服务。在省级重点物流园区和骨干物流企业中启动一批物流标准化示范工程,加快对现有仓储和转运设施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促进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各部门物流相关信息资源,推进与物流相关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协调与开放。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大力发展物联网,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接和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条形码、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配送需求计划、自动分拣系统、中国北斗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射频识别装置等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层次,降低货运车辆空驶率,减少企业库存,有效缓解热点线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五、发展重点
(一)推进六大重点工程。
1.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依托物流枢纽和中心城市,在加强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在城郊结合部或区域性交通枢纽附近,合理布局一批煤、焦、冶、机、建材、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等专业物流园区。鼓励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着力提升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园区内外部基础设施及中转联运、配送中心等功能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企业、仓储设施等向园区集聚。建立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开展物流金融、保税通关、交易展示、咨询培训等增值服务。推进物流园区间的战略合作,推动园区的信息联动、业务联动、营运联动、资本联动。
2.物流保税及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山西保税物流和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多式联运为省内外企业进出口业务提供保税服务,减少通关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实现陆路、海路、空运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直接连通,大幅度增加我省绿色税收,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省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吸引产业转移和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来晋投资发展。
3.物流金融服务工程。积极推动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互动。结合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金融服务需求,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产品,提升物流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创新和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开展仓单质押、保兑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等金融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结算、保险等个性化金融服务。加强对物流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加快制定物流金融行业服务标准,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4.日用消费品配送工程。依托城乡商贸市场构建农村物流集散网络和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流通网络及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延伸。积极整合优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放心粮油工程的物流配送,形成三网合一的配送体系。大力发展连接乡村与城市便利店的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日用商品和生鲜产品的统一采购、统一分装、统一库存。支持乡村便民店从提供单一服务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畅通城乡双向物流渠道,加快农产品进城、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推动农村物流网络与城市配送网络的有效衔接,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日用品配送物流体系。
5.物流业联动工程。搭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互动交流平台,促进重点优势制造业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在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汽车、农产品、医药、建材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实现多业联动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
6.应急物流工程。加快建设和完善应急物流系统,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因突发性因素所导致的应急物流需求。建立健全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协调应急物资的保障供应;建设应急物流协调组织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管理的法规政策,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合理布局物资储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应急物流系统。
(二)做强六大专业物流。
1.煤炭物流。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煤炭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置能力,建设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体系。在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物流产业、物联网信息平台和能源产业的融合力度,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各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依托省煤炭运销集团和省煤炭进出口集团等省属煤焦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及山西能源交通投资集团的铁路、公路物流集运体系,适时在省内煤炭主产地、主销地、交通枢纽地建设煤炭集散中心、煤炭储配中心。加快在省外主要消费地启动煤焦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形成产运需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生产、运输、储配煤相互支撑,整体推进的煤炭物流网络,扩大山西煤焦在华东、中南、京津冀区域的市场份额,逐步建立完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三大区域煤焦销售网络,大力提高山西煤炭产销的集中度。积极发展新型的储配煤市场和煤炭超市,发展节能环保的LNG、CNG物流运输技术。
2.装备制造业物流。在做大做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煤炭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物流。建立完善煤机、汽车及零配件等集散市场和物流中心,扩大我省装备制造产品在省内外的市场占有份额,重点加快推进煤机及煤炭生产辅助材料市场建设,支持鼓励全省煤炭生产企业对煤炭机械辅助材料的集中采购配送,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壮大本省物流企业,促进煤炭安全生产。利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方式整合与建立我省装备制造业与国内外众多协作厂商、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之间的高效流转和无缝对接,通过提高产成品、半成品的流转效率和资金占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提高粮食物流现代化水平,推进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四散化”程度,建设省内粮食“四散化”运输体系和应急调控体系,形成完善的粮食“四散化”运输网络,实现与全国粮食物流网络的无缝连接,通过建设山西粮食物流中心和一批物流节点,建立粮食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放心粮油工程等多项举措,形成与国家确定的东北、黄淮河、京津、华南等粮食通道相连接的太原—华北、大同—京津和西北、运城—西南、长治—东南粮食流通通道,全力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省内省际间科学合理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增强各级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应急调控能力,保障我省粮食安全。
制订全省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发展规划,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搞好农产品市场规划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小杂粮、干鲜果、特种养殖、反季节蔬菜等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对商品供求形势和价格形成机制具有较强调节作用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零售超市,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农副产品购销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以美特好超市、阳泉华龙超市、晋中田森超市、唐久便利、金虎便利等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为主体,引导其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鼓励在省外设立“山西农副土特产品连锁配送中心”,作为山西农产品对外展销窗口,立足特色优势,开拓市场创品牌。
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国家及省里重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发展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食品加工或经销企业为主导的专业化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服务城乡居民消费,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4.冶金建材物流。构建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高效、通畅的冶金建材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冶金建材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完善冶金建材物流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冶金建材现代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特别是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基础条件建设;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创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发展共同配送;引导物流企业与施工企业有效沟通,按施工进度和品种规格进行配送,降低施工企业库存,降低施工成本;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冶金建材物流企业。
5.生活日用消费品物流。建设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服务城乡的新型物流体系。依托“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五个全覆盖”工程,支持各级超市、连锁配送中心、农村便民店等城乡流通载体构建现代物流网络,鼓励中心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利用其管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已有的配送网络体系优势,通过直营和加盟方式向县、乡、村延伸发展。加快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城乡现代物流网络格局。
着力构建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的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加强对现有快递企业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的本地快递企业。充分利用山西能源交通投资集团的场站资源和各类快递公司,大力发展整车运输、专线快运、小件快运、特种运输、甩挂运输、城市配送等快递物流业,形成市、县、乡三级网络为基础,门到门的“4+1”现代物流配送网络。推动快递基本业务与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业务的融合发展,引导快递企业加快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网络优势,加快形成区域性速递物流网络。加快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积极推进我省“乡乡设所、村村建站”建设,构建完善的农村投递末端网络体系,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物流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丰富多样的日用消费品。
6.进出口商品物流。充分利用我省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政策功能和现代物流方式,筑巢引凤,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支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贸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扩大我省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出口,积极引进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我省投资兴业,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太钢等省内主要进出口企业与我省保税物流的业务衔接,将本省进出口业务逐步统一纳入省内办理通关手续,同时吸引周边省份来我省办理进出口业务,提高办理效率,增加我省的绿色税收。
(三)建设九大物流体系。
1.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园区。选址在太原与晋中接壤区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包括20个重大项目。通过统一规划、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引入保税物流功能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功能齐备、资源共享的新型产业发展区和现代物流枢纽。其两大核心项目为:
(1)方略保税中心保税功能延伸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使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具备了保税物流功能。项目建成后,可为省内外进出口商品提供便捷的通关手续,大幅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每年可创造绿色税收20多亿元。
(2)太原地区货运(物流)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具备年吞吐货物3000万吨能力。
2.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选址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配套发展用地。积极推进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建设,对打造我省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承载力和发展水平、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将全省煤炭现货交易纳入交易平台,同时加快研究推进煤炭、焦炭期货交易,完善全省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按照“三步走”原则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打造成为既符合行业规范、又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煤炭交易中心。
4.太原罗克佳华物联网。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其研发的山西省能源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多式联运、多业联运作为核心服务方向,为山西省的物流园区、企业、车辆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政府提供行业管理服务,是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方式转变的重点示范项目。
5.美特好物流配送中心。该项目作为我省首个农超对接重点项目,一期建设项目选址在清徐县高花村,占地近300亩,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为华北最大的生活性物流配送中心。
6.山西粮食物流中心。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原则,在晋中市榆次区建设山西粮食物流中心,承担全省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能。作为省内大型粮食物流集团、全省粮食流通的龙头企业和中枢,山西粮食物流中心将实现与国家主要散粮接点的有效衔接,跨省和省内长短途运输方式的合理转换,提高粮食的快速中转、发运和接收能力。根据我省粮食的流向和流量,加强玉米、杂粮生产地区的散粮发运能力和主要粮食品种调入地区的散粮接卸能力建设,形成连接全国的四大粮食流通通道。
7.山西煤炭综合物流配送体系。依托省煤炭运销集团、省煤炭进出口集团、山西能源交通投资集团等省属大型煤焦生产、流通企业现有物流资源,适时在省内煤炭主产地、交通枢纽地建设煤炭集散、中转煤炭储配中心,加快在省外主要消费地启动煤焦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煤炭超市等项目建设,形成产运需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生产、运输、储备、配煤相互支持,整体推进的煤炭物流网络。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煤炭综合物流配送项目。建设战略储配基地建设项目10个;扩建18座储配煤场;建设综合物流园区6个、新能源物流通道配套服务站7个、省外陆路煤炭集散中心10个、港区煤炭中转集散中心4个和物流信息平台。
(2)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煤炭洗选物流配送项目。建设中北煤炭储运公司左云煤炭洗选物流项目、河曲能源公司河曲煤炭洗选物流项目、蒲县煤炭洗选物流项目、左权煤炭洗选物流项目、长治煤炭洗选物流项目。
(3)山西晋煤集团现代煤炭物流项目。搭建1个无烟煤网络交易平台,建设2个煤炭物流园区(瓦塘、蒙西),购置300辆LNG运输车辆,开辟4条LNG洁净能源示范通道(蒙西至晋城、陕西至晋城、晋城至枝江、晋城至日照),筹建5个煤炭采购基地(外蒙、哈密、神木、临汾、长治),部署6个销售节点(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河南),布置7个LNG加液站,建设8个现代煤炭加工综合利用配送中心(阳城町店、泽州大东沟、泽州周村、阳城芹池、沁水龙港、高平、河南沁阳、湖北枝江)。
8.山西能源交通投资集团全省公共仓储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1)山西公共仓储物流网络项目。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骨干物流企业作用,挖掘整合资源,充分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由省能源交通投资集团下属省物产集团组织推进实施。主要对省物产集团60万平方米及市县物产系统100多万平方米仓储设施和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提升改造,通过资产重组和多元投入,建立覆盖全省的生产、生活资料公共仓储物流网络体系和综合物流配送主渠道。
(2)省汽运集团八大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项目分别位于太原、侯马、朔州、忻州、长治、晋中、汾阳等地。主要包括侯马保税经济园区物流中心、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现代物流园、新鑫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迎泽物流港、乾通商贸物流园区、长治公路货运枢纽中心、忻州物流中心、朔州物流园等项目。
9.全省城乡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以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为主,重点建设1个省城农产品物流园、5个区域性重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60个县级骨干综合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省城有农副产品中心物流园、市级有物流配送基地、县级有物流配送中心、乡村有中心超市和便民连锁店的覆盖全省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转。
(1)中国太原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该项工程是建设全省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的重点示范工程。依托太原市的区位、交通等优势,以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展示交易、仓储配送、加工、冷链物流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供给商品储备为主体,依靠现代物流体系功能和要素集聚功能,打造辐射全省、连接城乡的核心物流枢纽和一流的示范物流园。同时,在园内建立运输保障、检验检疫、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和电子结算系统,提升市场功效,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龙头带动示范作用。
(2)山西榆次汇隆农产品综合市场。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晋中市榆次区南湖村,总建筑面积98200平方米,包括综合服务区、交易区、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垃圾处理中心、商务配套用房等。项目建成后可为太原、晋中及高校园区提供安全、快捷的农副产品配送供应。
(3)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该园区分为蔬菜水果、禽蛋肉奶、粮食油品、花卉农资4大物流板块、15个专业功能区,其中公共基础设施部分由县级政府投资,专业功能区通过招商引资完成。采取交易、仓储、配送、商业、办公多功能综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积聚效应。“十二五”末园区可实现年交易量50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整个园区建成后,将直接安排就业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成为山西最大、华北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
(4)朔州市东部新区农副土特产品交易市场。集农副土特产品、小杂粮、鲜活农产品等生产、加工、销售、冷链、仓储、运输、综合服务于一体,旨在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扩大生产,助农增收,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年销售额3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创税2000万元,带动农户130万户,农民增收2.6亿元。
(5)运城黄河国际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由仓储中心、交易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四部分组成,具有集散、加工、冷链、储藏、储备、信息、检疫检验、贸易、会展拍卖10大功能。物流中心建成后,可储备农资商品2万余吨,年吞吐农资商品量300余万吨,年交易额近2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6)太原市裕吉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太原丈子头产品物流园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太原东环高速公路丈子头出口处,项目占地600亩,主要建设产品交易区、农副产品仓储区和农副产品拍卖交易中心等。建成后预计每年农产品交易量可达700万吨,交易额可达80亿元,覆盖和辐射晋冀鲁豫和京津人口过亿,对太原、晋中、忻州、吕梁等区域的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7)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新建或改造现有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60个县级骨干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形成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家具电器等主营业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加强与省级物流园区和市级物流配送基地的联接,向乡村一级辐射,做好本县域及周边的物流配送服务,并与全省新农村便民店连锁商店全覆盖工程配套运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管理协调。
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统一协调的全省物流业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本规划的实施。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监管,强化行业自律。清理阻碍或限制跨行业、跨地区物流服务的政策措施,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促进物流企业公平竞争。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规定,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资质审批管理方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坚持对物流重大项目动态调整原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协会在规划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推动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
财政支持政策。加大政府各类投资对物流业的支持。把物流业重大项目纳入转型综改重大标杆项目。
土地支持政策。在符合土地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对物流业项目用地优先给予保障。中心城市迁出或关闭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物流业;在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暂不变更的前提下,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
绿色通道政策。对采用国际化标准开展进出口业务的集装箱运输车辆给予通行费用优惠和绿色通道待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周边省份进出口物流业务在我省保税通关。参照国际通行的货运行业标准,清理、规范我省集装箱运输的超高超重标准,持通关手续放行所有进出口货运车辆。实施物流业一票制结算、一次性纳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地方收入。
切实落实价格政策。对现代物流服务业实行用电、用水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省物流业重点项目和标杆项目可享受大工业电价政策。
结算与税收政策。我省物流企业设立跨地区分支机构的,其企业所得税应按税法规定由总机构汇总缴纳;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或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企业运费或其他仓储合作方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
(三)优化发展环境。
完善物流法规政策体系,制定物流配送车辆通行便利措施和降低物流企业规费负担的政策,积极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各种费用,严禁违规对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按照规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控制收费公路规模,优化收费公路结构。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费站点,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大力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办法,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促进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
(四)拓宽资金渠道。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府政策、资金补助等引导方式,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物流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把物流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鼓励民营、吸引民(外)资、利用民力、发展民企上。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搭建物流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完善物流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完善担保体系,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短期资金担保。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鼓励省外大型物流业企业与本省企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吸引物流业各类境内外高级人才来晋创业和工作。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一对一招商合作,对新引进在我省独立核算且项目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业项目,按照项目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资金由引进地政府安排,具体奖励办法由引进地政府确定。
(六)推进物流品牌建设。
加强商标尤其是地理标志商标和老字号的品牌文化建设,加强国家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推进力度,对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的物流业企业、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3A级以上物流企业给予奖励。支持物流业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实施商标战略。
(七)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支持我省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物流工程和管理的本科教育,力争取得物流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培养符合我省省情和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八)完善统计制度。
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实现全省物流数据的采集、汇总、核算和分析的制度化,及时监测分析物流业发展、运行状况,为政府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Previous Page: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
Next Page:
天津东疆首家保税商店...